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于当地时间5月1日确认,根据《美加墨协议(USMCA)》,加拿大和墨西哥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将免于自5月3日起生效的25%关税。这一政策调整,对中国轮胎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近年来,中国对墨西哥轮胎出口大幅增长,2024年出口额达28亿美元,同比增长43%,其中约60%的产品经贴标加工后转口北美,以规避美国对中国轮胎征收的高额复合关税。然而,新政明确规定,只有符合USMCA原产地规则(区域价值成分≥75%)的零部件才能享受关税豁免。这意味着,单纯依靠转口贸易的中国轮胎,即使更换产地证明,仍可能因无法满足价值成分要求而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墨西哥海关已宣布将建立轮胎产品溯源系统,并对中资贸易公司加征15%的转口保证金。业内人士指出,转口模式的综合成本优势将从目前的35%锐减至8%,其存在价值正被政策利空逐步吞噬。
<img href="http://www.xingqiaorun.com" target="_blank" src 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网=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5%2F0506%2F82a84d67j00svtzpi009ad000g40097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width=580 height=331 />
在此背景下,提前布局墨西哥本土化生产的中国轮胎企业正迎来战略机遇期。中国轮胎领军企业赛轮轮胎与中策橡胶纷纷在墨西哥兴建工厂,恰好踩中政策红利窗口。赛轮投资2.4亿美元在墨西哥瓜纳华托州建设工厂,预计年产600万条轮胎;中策橡胶则投资5亿美元在科阿韦拉州建设第三海外工厂,预计2025年底投产。此外,软控股份也宣布投资建设墨西哥生产基地,玲珑轮胎则表示正积极筹划在墨西哥的扩张。
这些投资反映了“本土化2.0”战略——不仅仅是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技术标准、供应链体系、绿色认证的全维度升级。尽管面临墨西哥劳动力成本上升、美国商务部“间接原产地审查”以及墨西哥本土轮胎品牌竞争等挑战,但中国轮胎企业仍看好墨西哥市场的潜力。
目前,墨西哥已成为美国进口乘用车轮胎的第二大来源国和轻型卡车轮胎的第五大来源国。2023年,美国从墨西哥进口了超过20亿美元的轮胎,占其乘用车轮胎进口量的14%和卡车胎进口量的5%。墨西哥轮胎行业的额定产能年产超过6500万条乘用车/轻型卡车轮胎和超过100万至200万条卡车/公共汽车轮胎。新产能的涌入将使墨西哥乘用车胎产能增长35%,未来几年有望突破1亿条,朝着成为全球五大轮胎生产国之一的方向发展。
作为连接美国市场的重要“跳板”,墨西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为中国轮胎企业提供了机遇。通过本土化生产,企业可以规避关税壁垒,降低运输成本,并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尽管面临地缘政治压力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但中国轮胎企业在墨西哥的投资前景依然可观。通过审慎评估风险、制定灵活应对策略,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墨西哥的优势,在北美市场寻求新的突破,并推动全球轮胎产业的格局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