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龙泉吉利工厂一期项目首条生产线首台产品下线。这意味着吉利集团旗下几乎所有新能源车型的热管理系统都可以在龙泉生产,其中就包括了银河系列的“走量”车型。“随着龙泉吉利工厂产能的逐渐释放,未来将给龙泉带来过亿元的工业税收。”吉利集团龙泉夏芝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综合管理经理王波峰看着新厂房,兴奋地表示。
跨山联海,顶峰相见。此次吉利集团与龙泉市跨越山海的通力合作,凸显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龙泉招商前所未有的巨变,也见证了吉利集团和龙泉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巅峰合作”。
随着近年来众多招引项目高效落地,成就了龙泉工业投资和工业产值的迅速增长。2023年,龙泉市新招引项目75个,投资额1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0%、219.5%。2024年1—10月,龙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
作为地方政府“促投资”“拼经济”的核心抓手,招商引资也成为2024年龙泉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今年前三季度,龙泉累计新招引25个亿元以上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的147%,其中,10亿级项目3个,20亿元级项目1个。
在寻求招商引资从量变到质变过程中,龙泉加快形成了差异化的城市吸引力和产业竞争力。
龙泉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历史上素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曾有“处州十县好龙泉”的美誉。改革开放之后,龙泉人把五金汽配、工程机械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让“全世界有汽车的地方就有龙泉汽配人的身影”。
2023年,龙泉GDP同比增长8.1%,增速列全省第9,创下2014年以来最好成绩,荣获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山区26县第一档次。2024年前三季度,龙泉GDP同比增长7.1%,增速依旧位列全省第9,迎来了高速增长期。
走进浙江三田集团的总部大楼,这家“土生土长”的龙泉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正在举行“风雨十二载 敢闯才非凡”第1000万台压缩机下线仪式。
三田集团董事长陈庆华告诉记者,建成丽水首家省级“未来工厂”,只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小步,企业未来还将在刚开始投建的三田新厂区,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作为产能升级、产业转型的新方向。
据介绍,2024年1—10月,三田汽车空调压缩机产值60009万元,同比增长21%。此外,三田集团的滤清器、新材料、重工机械也将在2024年获得新突破,集团总产值有望首次突破12亿元大关。
无独有偶,2021年,总投资超2亿元的科博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项目落地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成为龙泉汽配产业链的重要拼图。
如今,在龙泉科博乐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专业技术人员正在围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拓展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开展新能源汽车空调PTC加热器总成、电池PTCkaiyun登录入口 开云平台网站热管理总成的研发生产工作。2023年,科博乐汽车电子实现产值7063.7万元,同比增长71.8%,2024年1—10月产值同比增长84%。
据统计,科博乐汽车电子在去年合计配套生产了153万辆、占全国市场18%左右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配件,如新能源汽车客户就包括比亚迪、腾势、东风、岚图、上汽荣威、飞凡、智己、红旗、小鹏、理想、哪吒、北汽极狐等,同时在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也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转型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三田集团和科博乐汽车电子义无反顾地投入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新“蓝海”,是龙泉工业“焕新出发”的一个缩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龙泉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都在科技转型的浪潮中争当“弄潮儿”。
与此同时,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时代背景下,龙泉市委、市政府对龙泉企业的推波助澜、保驾护航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以招商促投资,以投资促转型。为深入开展汽车热管理产业“建圈强链”行动,龙泉专项制定汽车零部件(热管理)产业链提升2.0方案,成功招引中泰新能源、瑞安瀚德等优质汽配产业大项目,引导60余家企业深度参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实现汽车工业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
一以贯之的招商引资政策,被认为是龙泉近阶段放大资源优势、培育产业集群的“杀手锏”、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推力。2024年3月22日,龙泉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双招双引”大会,让参会的企业家代表在会场前排坐“C位”,有效传递着持续大抓“双招双引”、大兴工业经济的强烈信号。
今年1—10月,龙泉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6.8%,全力实施的工业技改投资项目达73个。科博乐、新劲等25个工业项目入围工信部国家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名单。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为代表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4%。
不仅如此,龙泉紧紧扭住工业平台建设的“牛鼻子”,聚力打造了“万亩千亿”产业航母,全力搭平台、聚资源、拓格局,深入开展工业“五大平台”建设,形成“1+3+X”生态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新拓展工业空间1500亩,出让工业用地655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25.2%。
“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县域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6.3%,位列丽水第1、全省第5。”龙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光洪表示,作为龙泉工业的主战场,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正在构建以八都、安仁、查田三个乡镇功能区为支撑,以若干延链补链小微企业园和产业“飞地”为补充的高能级产业发展新平台。
更多的土地要素供给,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招商和投资,从而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让龙泉企业可以更为专心地持续聚焦汽车零部件(热管理)、工程机械、健康医药、竹木产业等10条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打造百亿产业集群。
通过深入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工程,龙泉着力开展本土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截至目前,龙泉规上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位列丽水第1,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位居丽水首位。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系丽水唯一。
今年上半年,龙泉纳入省“千项万亿”重点项目、丽水亿元以上项目数分别位列丽水第1、第2,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目录的项目有4个,皆为历年之最。
近年来,随着聚焦“1+3”主导产业的招商,龙泉在招引“大项目、大企业”上下足功夫,以招引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为目标和核心,坚持梳理、更新和完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重点企业思维导图,以靶向招引企业清单“按图索骥”,深入进行“一把手”招商和“以商引商”,从而招大引强,“换道超车”。
龙泉吉利工厂一期项目首条生产线月,龙泉市委、市政府获悉吉利汽车集团技术和采购部经理刘全有来龙洽谈业务后,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
通过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创新服务、物流配套支持等良好营商环境的展示,双方于2022年12月基本形成了《热管理系统产业化项目合作计划书》。
2023年8月8日,龙泉市政府和吉利汽车集团在丽水举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双方成功签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换电及汽车科技产业投资基金项目。此次签约,标志着龙泉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成功招引吉利相关项目后,龙泉市紧接着又有一个接一个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接踵而至。随着龙泉吉利工厂的建成落地,也让龙泉构建出以商引商的招商“新格局”。
“龙泉已有一些汽配企业投资布局新能源热管理产业,产品涵盖汽车热管理系统80%环节,其中电子膨胀阀、蒸发器是优势产品。龙泉·吉利智能热管理系统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已落地,实现‘拿地即开工’,达产后可实现20亿元产值。”龙泉市经济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品旺这样分析,“吉利等项目的加速推进,为龙泉汽配产业铺开一条从‘零部件’转向‘总成’、‘售后市场’转向‘整车配套’、‘传统汽车’转向‘新能源汽车’的‘换道超车’高速公路。”
“未来,龙泉还将结合产业发展态势,及时迭代更新产业图谱内容,并依托图谱精准招引新能源汽车企业。”龙泉市投促中心副主任徐强回首说,近三年来,龙泉市立足产业链招商图谱、思维导图和重点企业盯引清单,精准锚定产业链上下游开展靶向招引,还将围绕上汽、奇瑞、江淮等知名车企及银轮股份、盾安环境等核心零部件企业重点攻坚合作洽谈。
“你们将会是历史上第一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熊树生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给台下的学生们讲授“双碳背景下热管理产业的发展前景”课题时这样说道。十几年来,龙泉邀请熊树生等一批高校专家,全力引导龙泉各界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逐步实现了规上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率90%以上,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2.35%。2023年以来,龙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含重点“小巨人”1家)、专精特新企业28家、隐形冠军企业4家,还创成首家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环境是“气候”,企业是“候鸟”,哪里环境好,企业就会往哪里迁徙,资本、人才、技术就会往哪里涌入。在龙泉,优越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城市环境也是GDP。
今年7月12日,龙泉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镜药业)、云南联铭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举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总投资20亿元的科伦药业高端制剂及保健食品项目正式落户龙泉。
20亿元的大投资让科伦药业项目成为了龙泉大健康医药产业链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更让龙泉大健康医药研发制造业有了头部企业,当地的食药同源产业有了链主企业。
“企业方投资要考虑龙泉的产业成熟度、药品研发周期、市场潜力以及生态优势等多方面因素。而我们龙泉刚好满足四川科伦药业的需求,如大健康产业成熟度高、灵芝种养人才集聚、浙江养生市场潜力大、龙泉水质优以及本土道地灵芝更具保健价值等。可以说,龙泉是越努力越幸运,优越的营商环境就是龙泉招商的底气。”周光洪认为,良好的营商环境既是招商kaiyun登录入口 开云平台网站引资的磁场,也是迸发发展活力的沃土,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能让企业的资金和技术高效落地。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龙泉市着力打造“1+4+N”涉企问题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全力下好“首席服务专员制”“最多评一次”等制度“先手棋”,创新“拿地即拿证”审批模式。其中,汽配产业准入准营“一站通享”可降低企业时间成本50%以上,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
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龙泉又专项出台《龙泉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惠企新政,配套资金保障2.53亿元;强化政策兑现效率,迭代升级“龙财通”应用,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开展“银税互动”专项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授信额度132.13亿元、无还本续贷服务33.15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5.52%。
龙泉正是抓住了历史机遇,利用自身在汽车零部件和中医药大健康等领域的独特产业优势,挖掘浙江乃至世界市场的潜能,因地制宜招大引强,以商引商,“建链强链”,逐渐发展成为全社会所期待的龙泉工业“大格局”。招大引强,“破局”出彩,龙泉正在努力交出一份聚焦“品质龙泉”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高分答卷,打造出一个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山区县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