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整车企业受国家燃油消耗限值、尾气排放控制等强制性政策约束,加上消费者对整车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性能、节能环保轮胎产品成为整车企业配套体系的重要一环。
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绿色轮胎,相关政策将集中发力,引导或强制影响轮胎产业发展。
2003年我国轮胎子午化率仅为45.93%,此后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年10月我国《轮胎产业政策》的颁布,对整个轮胎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指引,从政策上鼓励汽车企业装配开云网页版 开云kaiyun新型轮胎产品,提高轮胎的子午化率,到2015年基本实现装配轮胎子午化和无内胎化。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轮胎行业的子午化率分别达到91%、92%和93%。随着子午化轮胎对斜交轮胎的替代以及国家政策对子午胎的扶持,我国轮胎子午化率还将持续提高。
按胎体结构,可分为充气轮胎和实心轮胎,市面上的汽车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充气型轮胎。
按销售对象,可分为原配胎和替换胎,原配胎主要面对的是整车厂,替换胎面对的消费者,原配胎的看重品牌的影响力,替换胎注重性价比。
轮胎企业以整车产品要求和市场需求为第一原则。根据整车及轮胎产品的技术发展要求,进行结构设计、材料配方创新,同时实现与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发、互补合kaiyun登录入口 开云平台网站作,形成战略性技术联盟,是推动国内轮胎企业占据技术制高点、保持市车可持续发展的隐形矛盾,因此,陆续出台引导性宏观政策及强制性监管法规,如《环保法》、《轮胎产业政策》、《轮胎行业准入条件》等,加强对轮胎行业的引导和管理。
按结构设计,可分为斜交kaiyun登录入口 开云平台网站胎和子午胎,主要区别是轮胎内部帘布层和缓冲层的排列方式不同,汽车普遍采用的是子午胎。
按下游用途,可分为乘用胎、商用胎及工程胎。其中乘用胎主要是个人轿车使用,商用胎用作生产资料(轻卡胎、重卡胎以及巨型胎),工程胎用于农业、工业工程车辆轮胎以及摩托车胎。
在中国,规模以上轮胎生产企业总数超过500家,约有300余家生产企业通过了“CCC”强制型产品安全认证。目前,外资轮胎企业在中国约有40家,其产量占据全国轮胎总产量的近一半,其中轿车轮胎占据国内市场的70%,载重轮胎占据20%的份额。
根据调查结果,30%左右的国产轮胎尚未满足欧盟第一阶段标准;50%左右不满足欧盟第二阶段标准。由于40%的国产轮胎市场依赖出口,国际技术壁垒迫使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升级。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的规定,轮胎制造行业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分类代码为C29),主要从事各种轮胎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我国轮胎制造业是一个市场化、竞争性行业,行业管理体制已经由传统的政府部门直接管理体制转变为国家宏观指导和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市场竞争体制。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及商务部为国家宏观指导部门,审批轮胎产业重大投资项目,指导轮胎产业发展,制定轮胎行业政策与规划,促进轮胎行业与其它产业发展与进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是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与推行、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政府沟通、技术交流、信息共享、活动组织及行业自律等工作。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下设轮胎分会。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2年发布的《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以下简称“《认证目录》”),对列入《认证目录》内的产品,自2003年5月1日起,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不得出厂、进口、销售。其中包括机动车辆轮胎3种:轿车轮胎(轿车子午线轮胎、轿车斜交轮胎)、载重汽车轮胎(微型载重汽车轮胎、轻型载重汽车轮胎、中型/重型载重汽车轮胎)、摩托车轮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负责轮胎产品的强制认证(“CCC”认证)工作。
来源:中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橡胶协会轮胎分会,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在全球轮胎生产中,美国曾多年一直处于首位,日本紧随其后。但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轮胎产业随之登上新台阶,2006年,中国轮胎产量达到2.85亿条,超过美国的2.23亿条,此后一直保持这一优势,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轮胎的组成结构中含有大量不同的原材料,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性能需求。
轮胎的主要成本构成为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钢丝帘线、炭黑、化工助剂及其它,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是轮胎的主要原材料,两者可以部分相互替代,但是全钢轮胎中天然橡胶的添加比例高于半钢轮胎,钢丝帘线是轮胎的骨架材料,轮胎中添加炭黑主要提升耐磨性能。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大部分轮胎安装在金属轮辋上,不仅能支承车身,还能缓冲外界冲击,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生产现需要耗用橡胶总消费量的一半。
2010年,中国轮胎业产销量达到近15%的增幅。随后受限于2008-2011年行业高速扩张,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轮胎产业发展步入结构调整期。从2011年开始,中国轮胎业增幅放缓趋势明显,行业整体增幅保持在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