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东材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东材新材料”)在东营市垦利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达2000万元,由山东万达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化工”)、山东耐斯特炭黑有限公司(下称“耐斯特”)共同出资,其中,万达化工持股99%、认缴出资额1980万元。这也意味着,万达化工正式迈出延伸新材料产业链条的步伐。
工商信息显示,东材新材料以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经营范围覆盖新材料技术研发、大数据服务、信息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进出口等多个高附加值领域。
耐斯特位于东营市垦利区,是万达化工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获得2024年度炭黑行业“小巨人”企业称号,在绿色轮胎行业发展趋势之下,公司研发出多款炭黑产品,包括17款橡胶级、6款色素级和12款导电炭黑,产品已适配新能源车轮胎对高导电性、低滚阻的需求。
万达化工战略合作耐斯特,意味着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两家控股企业,从之前的上下游供应,转变为在新材料领域的深度捆绑,形成延伸自身产业链的合力,也突显了万达化工的求变方向——深研新材料实现传统化工的转型升级,提升在轮胎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在这之前,万达化工炭黑事业部在高端炭黑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中已进行一系列探索。比如,构建了覆盖通用炭黑、特种炭黑、色素炭黑等全系列产品的自主研发体系。按照部署,万达化工将持续深化“精益+信息化”战略,推动炭黑产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迈进。
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目前已形成以橡胶轮胎为中心,集钢丝帘线、炭黑、橡胶助剂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全产业链、全生产要素产业格局明显,但集群发展水平偏低的短板亦明显。
根据《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数据分析,“橡胶轮胎产业子午线亿余条,占全市综合产能的近90%,但单个企业平均产能仍仅有1800万条,明显低于赛轮轮胎、玲珑轮胎等省内头部企业;企业间‘集而不合’,上下游未形成有效协作,钢丝帘线、炭黑、橡胶助剂等配套产品供需存在缺口,本地配套率不高。”
按照东营市部署,到2028年,橡胶轮胎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条进一步优化,集中力量培育3—5家开云网页版 开云kaiyun领航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橡胶配套企业,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橡胶轮胎产业基地。在产业规模上,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万达、昌丰、华盛、永盛4家轮胎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进入全球轮胎75强企业7家以上。
东材新材料,有望依托万达化工的基础产品生产能力,聚焦基础材料的高性能和功能化改造,为行业企业提供定制化方案,打造一个开放的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增值。
万达化工求变,实际上是山东轮胎产业链从“低端产能内卷”向“技术价值突围”的一个缩影。作为轮胎出口大省,山东今年上半年轮胎产品出口数据有所回落。
来自青岛海关统计数据,今年1—6月份山东橡胶轮胎出口金额458.9亿元,同比下降0.3%,这一数字是山东轮胎出口近十年来首次负增长。6月当月,橡胶轮胎出口金额77.8亿元,同比下降14.79%。
这一下滑数据背后,除了贸易壁垒升级因素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及新能源车适配需求激增等因素,倒逼行业加速向高附加值、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其实山东轮胎行业摆脱规模扩张的“瘦身”之旅与价值突围始终相伴。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公布的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调整名单中,青岛赛轮轮胎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套高性能子午胎与15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被调出省级重点名单,东营市华盛橡胶旗下“吉星5G数字化高性能绿色新能源汽车轮胎技术改造项目”由准备类调整为实施类。轮胎项目的一增一减,就印证了轮胎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突围的变化。
头部轮胎企业贵在“顺势而为”。赛轮轮胎(601058.SH)公告显示,7月31日,全资子公司赛轮(沈阳)轮胎有限公司与普利司通中国完成了对普利司通沈阳100%股权的交割。这一轮收购,显示出赛轮轮胎瞄准新能源汽车、迈向高端市场的战略布局。
山东省政府印发的《推动轮胎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2024—2027年)》部署,山东轮胎行业到2027年实现总营业收入18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平均达到3%左右,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至98%以上。
一边是头部企业应变的动作频现,一边是推动行业价值突围的政策加码,万达化工求变的这次挑战,就需要发挥差异化优势,在向绿色、智慧、高端化的进击中,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增值。